伦敦掠影 (一)
站长昔日游览英国伦敦时所摄相片的第一部分
本文是作者对伦敦的一次探访的记录,介绍了伦敦的人口、面积、经济情况以及交通工具,分享了伦敦的机场、地铁、巴士、火车站等交通设施的图片。作者对伦敦的喜爱之情也在文中有所体现。
- 旅行
- #伦敦#旅游#城市掠影
- 13天前
- 5次浏览
站长昔日游览英国伦敦时所摄相片的第一部分
本文是作者对伦敦的一次探访的记录,介绍了伦敦的人口、面积、经济情况以及交通工具,分享了伦敦的机场、地铁、巴士、火车站等交通设施的图片。作者对伦敦的喜爱之情也在文中有所体现。
站长 2023 年 11 月 01 日发布的微博
本文探讨了现实社会和网络中被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以及在某些领域中高明之士与平庸之辈的对比。作者引用了罗素的观点,表示宁愿让懂哲学的死敌来表述自己,而不是不懂哲学的朋友。
这是站长对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被中译本删略的部分内容的译介
本文是对张纯如所著《蚕丝:钱学森传》中译本的译介和批评。文章列举了中译本中的删节和不忠之处,并提供了部分译文。作者认为中译本对原著的不忠和删节现象严重,使得钱学森传的中译本无法与原著相比。文章还探讨了钱学森的转变和他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认为他的转变是一种痛苦的堕落。
站长 2023 年 10 月 1 日发布的微博
本文讨论了未来AI作为陪审员的可能性,指出AI相对于人类陪审团的优势,包括能够执行法官的指令和不受政治立场影响。然而,现实中人类对AI的提防很明显,不太可能让AI来裁决自己的行为。
站长的科学哲学新作,对日心说与地心说优劣之分中的若干容易混淆之处作了详细阐释
本文讨论了日心说与地心说在科学史和科学与宗教冲突中的重要性。文章解释了为什么日心说能取代地心说,并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同时,文章也提出了广义相对性原理对于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影响,以及对常见回答的重新检视。
站长 2023 年 9 月 1 日发布的微博
本文是关于电脑游戏设计师Sid Meier的自传《Sid Meier's Memoir!》的回顾和怀旧。作者虽然没有玩过Sid Meier的游戏,但他认为Sid Meier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是少数能在游戏上冠名的设计师之一。文章提到了Sid Meier的自我介绍和他的一些标志性游戏,以及作者未来会分享书中的内容。
My latest post on Threads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自己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的存在,并表示将会有更多内容即将发布。
站长的迈阿密游记
本文是作者在2023年的暑假期间进行的一次迈阿密之旅的散记。文章以作者在旅途中发的微博为基础,记录了旅行的各个细节和观感。作者在迈阿密市区、Key West和West Palm Beach等地游览,对景点、餐馆和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同时,作者也提到了一些有关迈阿密的背景知识和观察,如迈阿密的西班牙语通用性和城市的摩登感。整篇文章以作者的个人观察和感受为主,展现了作者对迈阿密之旅的全面记录和评价。
站长 2023 年 8 月 1 日发布的微博
这篇文章是站长整理的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注释,具体是关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文章提到了南昌暴动是中共武装暴动的开端,后来被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和建军节。文章还提到了站长的其他作品和讨论期限。
站长为新电子书——《最壮丽的世界线》——撰写的序言
本文是一本因实体书出版进程搁浅而转为电子版的书《最壮丽的世界线》的自序。作者讲述了书名的由来和书的体裁,介绍了他在《Newton 科学世界》杂志开专栏的经历,以及写作《时空的乐章——引力波百年漫谈》的过程。他还谈到了写作《科学史随笔》的体裁和他保留主页版本的原因。最后,作者介绍了本书由实体书转为电子版的原因和与其他实体书的差异。
站长对爱因斯坦晚年友人 Fantova 及秘书 Dukas 记录爱因斯坦最后日子的文字之摘译
及秘书 Helen Dukas 各自记录爱因斯坦最后日子的文字之摘译。这两篇文字都来自爱因斯坦文献专家。以一种很动人的方式表述了 Dukas 跟爱因斯坦的密切关系: “当杜卡斯最后一次闭上她的眼睛时,1955 年 4 月 12 日 ,
站长 2023 年 6 月 1 日发布的微博
在网上看到一首有趣的 “宗教” 小诗。分享之前有一处需略作注释: 宗教文字里向上帝表示虔敬的手法之一,是但凡提到上帝——无论以何种方式或何种人称——就将首字母大写。比如 “头衔” 是 God/LORD ,第二人称是 Thee/Thou/You , 第三人称则是 He 。
站长 2023 年 5 月 24 日发布的微博
中国 “五一” 长假人山人海的镜头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幅漫画——是股市在中国最为狂热时候的漫画。看 Star Trek: Picard 毕, 将分几次聊聊观感。作为 Star Trek 兼 Picard 的双重 “铁粉”, 虽绝无不看这个系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