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 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涵盖多个主题,包括播客节目讨论声音媒介、女性主义播客研究、性别研究以及文学翻译。除此之外,还有关于艺术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以及对国际政治和人权问题的关注。
本文内容涵盖多个主题,包括播客节目讨论声音媒介、女性主义播客研究、性别研究以及文学翻译。除此之外,还有关于艺术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以及对国际政治和人权问题的关注。
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中的“十年规则”,指出一个人需要花费大约十年的时间学习和实践一门技艺或学科才能成为专家或者做出重大突破。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和对规则的质疑,探讨了个人成长与规则的关系,表达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期许。
文章围绕比特币和查理芒格展开,探讨了投资理念、价值观和时代变迁。文章以查理芒格的逝世为引子,回顾了他的合作伙伴关系、价值投资理念、对多元化投资的倡导以及对新技术的看法。同时,文章也对比特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并表达了对查理芒格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本文讨论了对于软件、书籍以及工作中所谓的有用与无用的看法,指出事物对不同人的结果会有不同,而如何做一个无用之用的人,才是人生的智慧。
本文讲述了作者和朋友相聚的经历,以及朋友赠送的保温杯上刻的八个字“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沉思。作者通过咨询AI,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在《老子》中的原文。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衍生版的“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对自我心态的指导的喜好。
《爱的艺术》摘录中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爱的认知和实践,指出大多数人追求从众,对爱的理解存在误区,爱不应局限于特定对象,而是一种态度和性格取向,同时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对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文章还涉及了爱的病态表现和对婚姻的观念。
金爱烂的短篇故事集《你的夏天还好吗》讲述了城市生活中的故事,涉及暗恋、出租车司机、孕妇、保洁员等人物。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讲述了作者对自我迷茫、否定梦想、追求信仰的心路历程。文章以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为线索,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信仰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篇文章分享了一部名为《Objectified》的工业设计纪录片,记录了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作者回顾了自己在毕业工作时对这部影片的影响,并提出观看这类年代久远的纪录片应该结合眼下的形势进行观察和思考。文章还提到了对视频封面的重新制作。
作者回顾了自己过去十年的工作经历,从金融中介公司到互联网大厂,分享了工作中的成长与思考。文章探讨了工作伦理的变化,从最初的职业化到只为兴趣工作,以及对社会现状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作者认为人不需要按照社会引导的样子去工作,并分享了对工作和生活的新认知。
本文探讨了幸福观、努力与社会阶层的关系。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和观点,作者认为幸福并非绝对值的比赛,努力应当符合个人成长和幸福感,而社会阶层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努力和幸福感。文章呼吁在舒适区的顶端勇于止步,提出了对幸福和努力的新思考。
本文介绍了斯多葛派哲学的起源、代表人物、主要观念和实践方法,以及与现代心理学的关联。斯多葛派强调通过控制情感来实现内在平静与幸福,提倡崇尚自然、追求冷静、热爱命运等思想。
文章介绍了两宋名相李纲的生平经历和他在无锡建立的梁溪居,以及梁溪居的风景和当地的特色菜肴。通过对李纲生平的描述和梁溪居的风景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坎坷命运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本文观察了中国女权主义者对上野千鹤子的追捧,以及对乔丹·彼得森的评价。文章探讨了长相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上野千鹤子和乔丹·彼得森分别代表的资格意识与自我责任观念。作者认为中国女权主义者的追捧加强了资格意识,却忽视了责任概念,而彼得森则强调个人责任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呼吁转变视角,从资格到自我负责的范式转换,让人生更富有意义。
本文回顾了博客圈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独立博客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突,指出了互联网内容集中化和短文化对思考能力的影响。文章强调了对抗这种潮流的重要性,主张多读书、多思考、保持写作长文的能力,以及抵制操纵者对知识、思想和情绪的控制。